免费接送
预约送好礼
TEL
024-66688236
穿寿衣的重要规矩:无论如何不能把手露出去
发布时间:2025-04-08

中国历史悠久,传统文化底蕴深厚。在诸多文化分支中,丧葬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。古人极为重视丧葬之事,由此衍生出丰富繁杂的规矩与习俗。其中,为逝者穿寿衣,便是丧葬流程里极为关键的一环。




当人去世后,首要步骤是为其净身,随后穿上寿衣。值得留意的是,为老人提前准备寿衣,是传统丧葬文化的重要内容。虽有人会误解这一行为,但在传统观念里,老人生前准备寿衣,饱含着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祈愿。


中国地域辽阔,各地穿寿衣的规矩存在差异。以闽南地区为例,在为老人正式穿寿衣前,亲属会象征性地试穿一下。穿寿衣并非随意为之,寿衣件数有着严格规定,一般为奇数,且上衣和裤子数量相差两件。常见的搭配有上衣七件、裤子五件 ,最多可穿十一件上衣、九条裤子。通常情况下,逝者年龄越大,所穿寿衣件数越多,以此象征有福有寿。




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穿法,有着科学层面的考量。在古代,人死后不会立即下葬,往往要在家中停放数日,逝者年龄越大,停放时间越久,有的地方甚至会停放数年。尸体停放时间过长会腐烂并渗出液体,多穿寿衣,能够防止液体渗漏。同时,人们还会在棺材中放置草木灰等吸水性物质,辅助吸收液体。


在选择寿衣时,也有不少禁忌。寿衣不能使用动物皮毛和绸缎制作。在古人的观念里,人有来世,若用动物皮毛制作寿衣,逝者来世可能会转世为兽类。而绸缎的 “缎” 与 “断” 同音,有 “断子” 的谐音忌讳,因此也不会被选用。此外,寿衣上原本使用纽扣的地方,都会改用带子代替,取“带子”谐音“带来子嗣”,寓意人丁兴旺。


还有一点不可忽视,穿寿衣时,无论如何不能让逝者的手露在外面,这一规矩传承至今,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义与情感寄托。


若您欲了解墓园详细信息,可拨打 24 小时官方咨询热线 024 - 66687779 提前预约咨询。

西郊卧龙墓园 ——320 亩生态净土,镌刻生命永恒的纪念丰碑
西郊卧龙墓园自 1993 年扎根于此,以 320 亩广袤土地,成为万千灵魂静谧的安息之所。园内精心规划 5 万座墓穴,目前已有 12087 座承载着生者的思念与祈愿,每一座墓穴都诉说着独特的生命故事。​
沈阳西郊的铁西新区大潘镇马贝村,坐落着意义非凡的卧龙墓园。
自 1993 年建成,它历经时光淬炼,成为无数家庭寄托思念、安放情感的安息之所。随着行政区划调整,卧龙墓园现由洪区民政局管辖,作为全民事业单位,以坚实的责任担当守护每一份对逝者的牵挂。​
穿寿衣的重要规矩:无论如何不能把手露出去
中国历史悠久,传统文化底蕴深厚。在诸多文化分支中,丧葬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。古人极为重视丧葬之事,由此衍生出丰富繁杂的规矩与习俗。其中,为逝者穿寿衣,便是丧葬流程里极为关键的一环。
古代关于墓地选择及相关观念对后世建筑格局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?
受 “北方为幽冥之地,墓地宜在城北” 观念的影响,后世城市规划中往往会在城北留出一定区域作为墓葬区。这种布局使得城市功能分区相对明确,生活区与墓葬区有了较为清晰的界限,影响了城市整体的空间结构。
沈阳西郊卧龙墓园:二十余载承载思念,用爱守护每一份眷恋
在沈阳西郊,时光静静流淌过一片特别的土地 —— 卧龙墓园。1993 年,它带着温暖的使命,扎根于铁西新区大潘镇马贝村。多年过去,这里成了无数家庭心灵的依靠,承载着厚重的思念与祝愿。
沈阳西郊卧龙墓园:融合生态关怀与多元服务,打造生命归息的理想家园
沈阳卧龙墓园坐落于沈阳西郊,近年来,积极响应殡葬改革与人文关怀的时代要求,全力推进墓园向公园式墓园的转型。通过精心规划,打造出 27 处风格独特的人文景观,将文化、艺术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。
更多新闻>